历史上的  历史上的今天
历史上的今天 > 1986年 > 10月15日 > 美籍华人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

美籍华人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- 1986年10月15日

  李远哲博士15日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,为炎黄子孙增添了光彩和荣誉,美国华人引以自豪。
  李远哲是继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、杨振宁和丁肇中之后,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籍华人。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这项奖金的原籍为台湾省的科学家。
  1936年,李远哲出生在台湾新竹县,父亲李泽藩是一位八十高龄的台湾老画家。李远哲在台湾获得硕士学位后,于1962年来美国深造,就读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,19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。1968年至197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化学系教授。1974年起,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化学教授,并任劳伦斯伯克莱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员。1974年加入美国籍。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。
  这次李远哲获奖,是由于他对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,对了解化学物相互反应的基本原理,作出了重要突破,为化学动力学开辟了新领域。分子束是一门新学问,近二十年来才试验成功。交叉分子束方法是李远哲攻读博士学位后,与这次同时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指导教授赫希巴赫共同研究创造的。过去十多年来,李远哲又不断改进这项创新技术,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研究较大分子的重要反应。他设计的“分子束碰撞器”,和“离子束交叉仪器”能分析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阶段过程。目前,分子束已在工业上发挥巨大作用。例如,开发超大型集成电路时,借用分子束的技术,把极高纯度的半导体性原子积存在电脑板上。
  李远哲获诺贝尔奖金的消息传出后,他本人和华人学术界,以及他任教的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师生都很兴奋,纷纷向他表示祝贺,赞扬他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。李远哲15日下午在旧金山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,对他获奖表示“兴奋、惊讶、意外”。
  柏克莱加州大学15日宣布,李远哲教授是该校创建以来的第十五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。校长海曼发表声明,表彰他为该校增添了荣誉。该校的三百名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他举行了庆祝会。
  李远哲对推动海峡两岸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。他除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外,还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研究所设计、安装一部分子束碰撞仪器,预定年底完成。十多年来,他一直与中国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,并帮助科大化学系开展起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工作。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、上海复旦大学授予他荣誉教授头衔。他还指导大连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化学研究所建立了三套分子束装置。

ad


历史上的今天查询结果由 118cha.com 提供 [复制结果]

十月份
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